篇一:开展学习讨论:如何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融合开展
(一)把党组织建在教育教学管理一线上
学校党支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了教学、德育和安全等3个功能党小组,将党组织建在教育教学管理一线上,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把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一是把建立“教学功能党小组”与提升教学质量相结合。实行党员领导包年级组责任制,每位党员领导包抓一个年级组,对本年级组教师随堂听课,对薄弱学科指导和跟踪听课,负责本年级组的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向我看、跟我干、党员课堂做示范”服务教学示范岗竞赛活动,党员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案,每人为全体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每一位党员教师与一位普通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互相找差距、学优点,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二是把建立“德育功能党小组”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德育功能党小组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德育目标管理制度,形成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年级组、少先队、班级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网络。认真开展“讲师德、作师表、树正气”评比活动,要求教师依法办事、以德树威,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校园文化长廊建设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美化学习心理,净化校园环境。组织少先队员到市区公众场所,开展“我为公园美美容”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快乐。三是把建立“安全功能党小组”与平安校园建设相结合。由党支部书记带头,安全功能党小组中的20多名年富力强的党员教师参与,组建“安全巡查小组”,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巡逻、站岗,保护师生安全。定期开展“安全大排查活动”,对学校校舍、围墙、体育器材和周边环境全面排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协助学校后勤处整改。
(二)构建党员、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对对红”结对帮扶活动,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城乡学校党建工作同步发展格局。一是主校与托管学校“对对红”。学校党支部与托管联动学校党支部结对子,在支部建设、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互相交流探讨,在软硬件建设、教学理念等方面尽最大能力帮助结对方,实现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促发展目标。二是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对对红”。党员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子,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引导提升,在业务知识上共同学习进步,在教学技能上共同切磋提高,在工作生活中互相关心鼓励,把普通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教师。三是教师与学生“对对红”。党员教师与“问题学生”结对子,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自信,让留守儿童更加理解父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四是教师与家长“对对红”。党员教师与学生家长结对子,通过家访,耐心地与家长沟通、谈心,探讨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使家庭成为孩子温暖生活、快乐成长的港湾。五是学生与学生“对对红”。
组织引导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培养品学兼优学生理性包容、乐于助人的品质,促使“学困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全面提高。
(三)建立党员教师创先争优业绩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开展党员教师“评星定格”活动,扎实开展了以“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个人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使党员“亮身份”上岗,“亮职责”工作,“亮承诺”实践。认真组织开展“四比三优两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将评选“星级党员教师”与“德能勤绩廉”考评相结合,实行定量定性考核,评定“优秀党员”、“基本合格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建立健全了党员教师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师风、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巩固和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和效应。
篇二:开展学习讨论:如何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融合开展
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育质量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要解决教育领域面临的这些挑战,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有机融合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主体:
第一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党建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党建工作可以加强党委的领导,形成教育事业的统一指导思想和行动。党的领导有助于确保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第二节: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有机融合,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党建工作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组织效能。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建活动,可以加强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学水平,提高组织效能。其次,党建工作可以培养师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可以培养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党建工作还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建活动可以为教育事业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潜能。
第三节:为了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有机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教师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加强教育机构的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教育机构的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强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结语:
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对于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的能力和水平,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在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事业的优质发展,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三:开展学习讨论:如何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融合开展
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与创新
引言:
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其融合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索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与创新的方法与路径,促进两者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主体:
1.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党员干部的教育素养
党员干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素养的提升对于推动融合与创新至关重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党员干部教育方面的经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
2.建立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协同机制
针对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之间相互依赖的特点,建立起协同机制是实现融合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联络机制,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工作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建立党员干部参与教育事业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工作,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3.推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与创新的核心。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更多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创新活力。
结语:
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与创新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党员干部的教育素养、建立协同机制和推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我们可以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这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推动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方法和路径,为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的融合与创新贡献力量。
推荐访问:开展学习讨论:如何推动党建与教育工作融合开展 教育工作 党建 融合